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史記》是中國第一本通史,由西漢司馬遷以紀傳體編寫、記載了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共2500年的歷史,全書共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將歷史主要的人物性格及特徵、行事風格等一一刻畫入微,希望達到其「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的史學宗旨。
本書包括《史記》概說和名篇賞析兩大部分。全書共十七章:
前四章屬於《史記》概說:
第一章「《史記》名稱與作者」,談《史記》名稱的演變、作者先世譜系、司馬談、司馬遷。
第二章「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
第三章「《史記》編纂過程」。
第四章「表述形式」,創立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
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屬於名篇賞析。
讓你不僅認識《史記》,也能培養閱讀此經典的能力。以史為鑑,讓其成為你我安身立命及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參考。
作者介紹
魏聰祺
現職: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國小教師、組長12年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
逢甲大學兼任講師、副教授
國立台北師院兼任講師
東海大學兼任講師
目錄
第二章 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4
第三章 《史記》編纂過程……………………11
壹、緒論……………………………………11
貳、史料蒐集………………………………15
參、史料考訂……………………………18
肆、史料運用……………………………22
伍、文字運用……………………………32
第四章 表述形式………………………………48
壹、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48
貳、十二本紀……………………………50
參、十表…………………………………53
肆、八書…………………………………58
伍、三十世家……………………………60
陸、七十列傳……………………………63
第五章 析論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70
第六章 析評《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
第七章 用武俠小說輔助語文教學──以「圯上納履」為例……………………………
第八章 《史記‧留侯世家》九大計評析……
第九章 從〈伯夷列傳〉論司馬遷竊比孔子……
第十章 《史記‧老子列傳》所呈現的老子形象──其猶龍邪…………………………
第十一章 論戰國四公子養士態度與門客回報…
第十二章 馮諼客孟嘗君事件評析──以《史記‧孟嘗君列傳》與《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章》作比較…………………
第十三章 善用動畫提升教學效果──以蔡志忠動畫《史記》為例……………………
第十四章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析評……
第十五章 善用史實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秦王子嬰之身份為例…………………
第十六章 善用「時間」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漢孝惠皇后之身份為例…………
第十七章 善用電子資料庫解決教研問題──以「季布母弟丁公」為例…………………
序
本書是筆者歷年從事《史記》教學與《史記》研究累積的心得及成果。書中包括《史記》概說和名篇賞析兩大部分。
全書共十七章,前四章屬於《史記》概說:第一章「《史記》名稱與作者」,談《史記》名稱的演變、作者先世譜系、司馬談、司馬遷;第二章「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催化《史記》成書、表現忍負重的精神、認清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提出「發憤著書」的見解、揭露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現實、懷疑天道的真實。
第三章「《史記》編纂過程」,可分五個階段:
壹、「緒論──基本前題」:包括一、研究動機:(一)平素志向、(二)臨終遺命、(三)李陵之禍。二、研究方向:撰寫以人為中心的歷史作為切入點;三、研究範圍:(一)時間範圍,是寫從黃帝到漢武帝,由古至今,二千多年的通史;(二)空間範圍,是寫中國到四夷,從北到南,由東到西,縱橫數萬里的世界史。(三)人物範圍,是寫上自帝王,下至販夫走卒,包括社會各階層,不同地位、不同職業、不同類型的社會史;(四)事類範圍,是寫包括政治、軍事、外交、禮樂、律曆、天文、宗教、水利、經濟、風俗民情等的文化史;(五)體裁範圍,是採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方式,創為紀傳通史。四、研究目的:(一)論治;(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貳、「史料蒐集」:〈自序〉:「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續纂其職。」又說:「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可見司馬遷蒐集史料之豐。包括:一、書籍檔案,二、耳聞目見兩部分。
參、「史料考訂」:其考訂史料之原則有:一、考信六藝,折中夫子;二、多從古文;三、參驗訂誤。故有「實錄」之稱。
肆、史料運用:包括一、整理: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二、選擇──史料去取:(一)明言史料來源,(二)擇雅,(三)著有關天下存亡者,(四)錄軼事,(五)世多有者不錄,(六)闕疑傳疑。三、剪裁──詳近略遠:依史料多寡而做適當剪裁,史料多則詳寫,史料少則略寫。時空近、史料多,則詳寫而篇幅多;時空遠,史料少,則略寫而篇幅少:此即詳近略遠。四、安排──繁省得宜:以互見法安排,(一)其方式有三:此有彼無,此詳彼略、互有詳略;(二)其功用有五:避免重複,寄託褒貶,掩飾忌諱、把握主題、因應體例。
伍、「文字運用」:史料經過整理、選擇、剪裁和安排之後,才可見諸文字。司馬遷在文字的運用上,頗為費心處理,形成篇章嚴謹、長於布局、寫人生動、活用語言的文學效果。
第四章「表述形式」,創立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及七十列傳,分別從人物、事件和時間三方面討論這五種體裁的特性和內涵。
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屬於名篇賞析。第五章「析論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一、項羽的「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其適用範圍應涵蓋:「學書不成」、「學劍又不成」及「學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三項。二、略知其意:「學書不成」,並不是只學會「記名姓而已」,「學劍不成」,亦非只學得「一人敵」的功夫,項羽「大喜」之兵法,當是專精研究,大略地都知道其奧義所在。三、不肯竟學:項羽因個性不喜文靜之事,所以「學書不成」;又因志向遠大,所以對於「一人敵」的「學劍」,也不肯竟學,而想學「萬人敵」的兵法。又受限於自己「婦人之仁」、「意忌信讒」、「僄悍猾賊」的個性,對兵法不肯竟學,所以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及「攻心為上」的策略,都無法領略,而中了敵人反間、心戰,使得部屬、盟邦離心離德,終至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悲劇下場。
第六章「析論《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一、事件起因:(一)外在原因:曹無傷告密、范增慫恿、項伯報恩;(二)內在原因:沛公作為、項羽性格。二、事件過程:(一)以實帶虛的寫作手法,(二)危機四伏的緊張情節,(三)對比映襯的結構。
第七章「用武俠小說輔助語文教學──以『圯上納履』為例」:透過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金輪法王和郭襄的互動,可以輔助教學,讓學生經由類化作用而理解圯上老父墜履考驗張良,是明師欲求高徒的測試,張良合乎「天資高」、「品行好」、「有恆心」及「機緣巧合」的條件,所以老父說:「孺子可教也」。因此,才會有五日後早會,由老父以身教代言教,和張良鬥智,來教導張良。
第八章「《史記‧留侯世家》九大計評析」:張良「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反之,該篇所著錄者,即為有關天下存亡大事。本文評析「利啖秦將,旋破嶢關,漢以是先入關」;「勸還霸上,固要項伯,漢以是脫鴻門」;「燒絕棧道,激項攻齊,漢以是得還定三秦」;「敗於彭城,則勸連布、越」;「將立六國,則借箸銷印」;「韓信自王,則躡足就封」:此漢所以卒取天下。「勸封雍齒,銷變未形」;「勸都關中,垂安後世」;「勸迎四皓,卒定太子」:又所以維持漢室於天下既得之後。
第九章「從〈伯夷列傳〉論司馬遷竊比孔子」:不論是「崇讓」、「徵信」、「天人」或「闡幽」,司馬遷都是以孔子為圭臬。可見〈伯夷列傳〉之寫作,隱含竊比孔子的撰述心志。
第十章「《史記‧老子列傳》所呈現的老子形象──其猶龍邪」:從史料選擇、史料可信度及文字敘述三方面,詳細分析〈老子列傳〉是如何地呈現老子撲朔迷離,變幻莫測的神龍形象。
第十一章「論戰國四公子養士態度與門客回報」:從養士態度和門客回報兩方面,評論戰國四公子之優劣。其順序為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
第十二章「馮諼客孟嘗君事件評析──以《史記‧孟嘗君列傳》與《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章》作比較」:得到結論為二文「主題不同」、「寫作重點不同」、「詳略可以互補」。
第十三章「善用動畫提升教學效果──以蔡志忠動畫《史記》為例」:善用該動畫的優點:「反復對照,增添印象」、「由抽象文字敘述變為具體動畫影音」、「可與其他文獻或動畫比較」,以提升教學效果。另外,該動畫編製時,因為缺乏史學專長,造成許多不合史實的缺點。老師可以轉禍為福,因敗為功,將這些缺點化為教學上的利器,以提問法讓學生找出該動畫有哪些錯誤之處,再問學生原因何在?正確答案為何?如此一來,必能使學生注意該問題,進而主動思索。
第十四章「《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析評」;劉敬與叔孫通二人屬於「性質相近」一類。二人之所以合為一傳,乃因二人為漢家奠定長治久安之制度,一是建都關中,一是制訂朝儀,皆有其久遠影響。本文從「立傳原因」、「傳主性格」、「史事評論」和「寫作方式」加以析評。
第十五章「善用史實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秦王子嬰之身份為例」:基於「公子嬰」的稱謂、胡亥聽趙高之讒而殺諸公子、胡亥殺蒙氏兄弟而子嬰曾勸諫、趙高以義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年齡等史實,子嬰的身份應是始皇弟。
第十六章「善用『時間』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漢孝惠皇后之身份為例」:筆者認為她不是張敖與魯元公主所生之女,而是張敖與前婦所生之女。其理由如下:一、《史記‧外戚世家》曰:「呂后長女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后。」只說張敖之女為孝惠皇后;二、張敖早有前婦,也生有二子,則孝惠皇后可能是張敖與前婦所生之女;三、魯元公主既是張敖嫡妻,則張敖其他姬妾之子女在名義上也是魯元公主的子女,那就符合親上加親的「重親」意義。反之,若孝惠皇后為張敖與魯元公主所生,則有數點不合邏輯之處:一、孝惠帝娶親外甥女,有亂倫之譏;二、血源太近,其生不蕃;三、孝惠皇后當時只有八足歲。這都與呂后「欲其生子」的願望相違背。
第十七章「善用電子資料庫解決教研問題──以「季布母弟丁公」為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云:「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唐‧司馬貞《索隱》:「謂布之舅也。」唐‧顏師古曰:「此母弟為同母異父之弟。」二人說法不同。本文在「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分別輸入關鍵字詞,經過資料比較,得出「季布母弟丁公」是說「季布的同母弟弟丁公」,而非「季布母親的弟弟丁公」。
能夠寫完本書,最該感謝的是內人,沒有她的催促與勉勵,我仍是一年拖過一年,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其次是系上同仁與同學的互動,使我能教學相長,精益求精。再次是感謝各篇外審教授給予的鼓勵與建議,使本書的素質大幅提升。最後是感謝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給予出書的機會,得以面對讀者。
魏聰祺謹識 民國107年7月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98194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國家線包括總分線和單科線,雙過線才可能有資格進入複試。 ●34所院校是根據報考考生的情況和計劃招生的人數來確定複試分數線,如果我們想要考上這些學校,難度可能會更大。 ●初試排名更重要,各位不必糾結國家線到底是多少,到底降不降,還是祈求自己初試多考點兒,排名儘量靠前吧。 ●報錄比是一個決定考研結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為了能夠有更好的就業起點和發展方向,開始選擇了考研。 不過我們會發現,每年考研分數線並不是很高,例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樣的985大學,一些專業考研只需要300多分就能考上,但是考上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考研300多分就能過錢,但是考上的人卻很少?原因很扎心! 一、考研有國家線和單科線的限制 我們常說考研是「第二次高考」,不過考研和高考差別卻是非常大的! 相比高考,我們更多的是看總成績,只要能夠達到學校的要求,就有希望上大學。 而考研則要複雜得多,實行的是總分線、單科線雙過線的原則,超過不了就很可能沒學校上(除非調劑或破格)。 對於這兩個分數線,相信很多考研人都是深有體會的,對於國家線,其實指的是全國碩士研究生考生進入複試基本分數要求,是基礎分數線,要有資格參加複試必須過了這條線。 國家線一般在每年的3月15日左右公布(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延遲)。而單科線是每個科目所需過的分數線。如果雙過線了,那麼就有參加複試的機會。 更值得一提的是,國內考研院校中還有34所院校是自主劃線的,而學校根據報考自己學校考生的情況和計劃招生的人數來確定複試分數線,如果我們想要考上這些學校,難度可能會更大。 ...... 二、別光盯著國家線看,初試排名更重要 國家線僅是招錄的最低要求,大部分學校的複試分數線是要高於國家線的,越是名校偏離的越遠,高出50分左右都是正常的。 但是,各校參照國家線制定複試分數線的時候(院校複試線雖然不公布具體數值,但是客觀存在的,最後一名進複試同學的總分就是,排除單考等特殊計劃),都是根據招生計劃和差額複試比,按初試成績排名的先後順序,放人進去複試的。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各位不必糾結國家線到底是多少,到底降不降,還是祈求自己初試多考點兒,排名儘量靠前吧。 57所高校可查成績排名,其餘高校為啥不公開?(👈猛戳閱讀) 所以,關於考試難易不必過多討論,難易對大家都是一樣的,每個人只需要做好自己,全程的紮實複習,最後的結果一般也是大差不差,天道還是酬勤的。 針對性的複試資料,也給大家準備好了。 ... 三、國家線也不能不看,調劑還是用得上 雖然說,走正常複試,尤其參加名校的複試,參考國家線意義不大。但是,如果要走調劑通道,那還是有影響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只有單科和總分都超過國家線(大於等於),才滿足調劑的基本條件,除非破格錄取(希望渺茫、名額有限、手續複雜、審查嚴格……) 第二、上述所說的過線,是指目標區域目標專業的國家線,而不是你初試報考第一志願的區域和專業。 因為國家線分AB區,一般B區的分數線略低於A區5-10分左右,如果沒過A區的國家線(不管是單科還是總分還是二者都有),但過了B區的國家線(單科和總分都要過線),就滿足了調劑的基本分數要求(注意只是最低要求,對應學校和專業具體要多少分,那還得看對方政策和規定) 第三、以上所說的過線,除了考慮AB區的不同,還要考慮專業的不同,如果跨專業調劑,要看目標專業的國家線。 總之,不管複試還是調劑,分數線都是針對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而講的,跟你報考目標無關(雖然可能一致) ... 四、考研必須要通過初試和複試 眾所周知,考研分為了兩個部分,分別是初試和複試,考研初試一般定在12月下旬,只有通過初試資格的同學,才能參加來年學校組織的複試。 對於這兩個考試,其實初試相當於我們常說的「筆試」,更加側重於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而複試則是對於我們語言表達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的考核。 而我們要想順利通過研究生考試,進入理想的學校讀研,必須通過研究生初試和複試兩次考試,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導致考研失敗,所以成功率很低,考上的人不多。 雖然每年我們看到的分數線並不是很高,但是考研不同於高考,380分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380分的成績高嗎?真的很高,歷年的國家分數線則在280-300之間。為什麼會出現考研300多分就能被985錄取,而考上的人卻那麼少的現象呢? 例如清華大學2019年工學專業的複試線才只有310分,但是超過該複試線的人卻不多,所以最終考研成功的人也很少。 ... 五、考研人數多,學校的錄取名額卻很少 「考研」對於每一個大學生而言,往往是比較糾結的事情,雖然需要多花幾年的時間,但是很多同學直接畢業後就可以拿高薪,而近些年我們會發現考研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不過考研人數增加,而高校的招生名額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導致考研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在考研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自主劃線的分數線還是初試、複試的雙重測試,學校的報錄比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北大光華的報錄比一直在30:1左右。雖然複試分數線不高,但光華的專業課很難拿高分,大部分徘徊在100左右,如果要進複試,專業課在115分以下就是在拉分,除非其他科目很高,可見難度也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最後成功考研人數少的重要原因。 報錄比對於2020考研能否進複試的預判和2021考研擇校擇專業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報錄比怎麼查?48所高校考研報錄比絕密數據!關注公眾號:大神考研,回復「報錄比」即可免費獲取! 以上就是考研300多分就能過錢,但是考上的人卻很少的原因介紹,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考研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們需要通過國家線和單科線、初試和複試,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夠成為學校招生名額中的一員。 很多經歷過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很難,而且選擇越高的目標院校,考研的難度就拾級而上,也經常有「二戰」、「三戰」的同學,競爭可謂是十分激烈的,而且考研是一個「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摸索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只有我們一個人在「孤軍奮戰」,因此考研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如果我們決定考研,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和決心,才能在考研初試的時候贏得被目標院校錄取的一線生機,同時還要有不服輸的精神,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考研中笑到最後。 對於以上的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 點讚+評論+分享,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xm7Rk7D.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0102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一中商圈推薦日韓風格染髮新社染髮推薦推薦染髮髮廊龍井好看不挑膚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大里韓式雲朵鬆鬆燙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新光三越附近英倫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不顯老的髮型推薦髮廊 台中南屯染髮推薦沙鹿質感髮型推薦髮廊 太平洋SOGO附近韓式髮根燙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Dcard燙髮推薦台中北區不顯老的髮型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南區韓男卷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西屯染髮推薦台灣大道附近頭髮燙直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石岡不顯老的髮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髮廊推薦